本報記者 王海燕
  臨近去年年末,市人大代表金永紅將一年的履職作了個梳理,“代表集中視察”令他印象深刻。
  剛剛結束的8個專題集中視察中,金永紅報名參加了3路——生活垃圾分類、自貿區建設及司法公正。作為律師,後兩路的選擇不難理解。“垃圾分類是我一直關註的問題。之前,我就參加過人大組織的金橋廢舊電子垃圾處置的視察活動,這次想瞭解居民垃圾分類的現狀。”
  那天,金永紅髮現,整個視察隊伍人並不多;視察的點也只有兩個:怡樂花園和萬航公寓。前者的看點是垃圾自循環處理機制,通過生物菌降解方法,將居民分出的廚餘垃圾轉變為有機肥料。後者的看點是“居民生活垃圾綠色賬戶”,正確分類投放的居民將得到積分獎勵。視察現場,金永紅與其他代表圍著社區工作者,問這問那,還體驗了怎麼刷“積分卡”。
  視察座談會上,20多位代表匯聚一室,金永紅直言不諱,“我就住在萬航渡路附近的一個小區,但到目前為止,我們小區仍未開展垃圾分類。我覺得現在的垃圾分類還處於零星小區的‘實驗室’狀態。如果能做到相鄰小區成片推廣,效果會好很多。”垃圾分類如何走出“實驗室”狀態,金永紅拋出的這個問題引發大家熱議。王寧紅、張哲、吳凡等代表圍繞此話題紛紛發表看法。會上,市綠化市容局局長陸月星做了耐心解答,與代表密切互動,並表示“將把代表意見帶回去”。
  金永紅說,“那天的視察效果很好,幾乎每位代表都發表了意見。大家對本市垃圾分類的現狀有了更直觀深入的瞭解。”金永紅參加的另兩路集中視察,也給他同樣感受:“視察小而精,問題發現更聚焦。”
  抱同樣想法的代表並不在少數。8個專題、17路視察,市人大代表黃晨卯牢了“大氣污染防治”這一路。身為上海理工大學環境與建築學院副院長的她,是“術業有專攻”的專業代表。那天,安排代表視察的2個點是田林東路大氣監測路邊站及汽車尾氣監測車,50多位代表分成兩路交替視察。很多人圍著交警仔細詢問,有的代表甚至研究起電腦上的汽車尾氣監測圖。
  黃晨告訴記者,這次視察讓她收穫最大的是市環保局局長張全所作的報告。“報告信息量很大,對大氣污染的防治,上海已經做的措施以及將要做的措施,讓代表一目瞭然。”座談會上,盧冠忠、王慧芳、常江等不少來自汽車、環境等領域的代表,也提出了許多專業性的問題。
  3天后的代表網議日活動,黃晨受邀與網友熱聊“大氣污染防治”。有了這次視察的積累,面對網友的提問,黃晨更有把握了,從霧霾原因聊到區域防治,從環保習慣聊到環境與經濟發展的平衡。(下轉5版)(上接第1版)黃晨告訴記者,她將在今年人代會上就“大氣污染防治”提交相關建議。
  “以前,代表集中視察有些‘大呼隆’,由於隊伍龐大,代表們的視察面較窄,也很難深入瞭解。”市人大常委會代表人事工委負責人說,今年視察的隊伍數量是往年的2倍以上,體量則明顯縮小,每組不超過30人。視察不僅小型、分散,而且事先不踩點。而“瘦身”後的視察為代表提供了很好的履職機會。“看得全、問得深,談得透。”一位參加了4路視察的代表說,此次視察是他收集材料、建議的很好機會,他準備撰寫的議案、書面意見這下有“料”了。
  (原標題:視察“瘦身”意見“有料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j23fjue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